太平猴魁太平猴魁百科太平猴魁品鉴

百人千面揭开太平猴魁猴韵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0-03-28 15:59

泡一杯太平猴魁,刚抵开杯盖,一股香气从薄薄的蒸汽中飘出,这股香味浓而醇和,水色清澈鲜明,刚入口时有些苦涩,但咽入喉内顿觉甘甜无比,再喝两口便感回味无穷,心境爽适,浑身四肢百骸,均感轻快异常,即使用沸水冲泡三四次之多,滋味仍很醇厚。这是1958年太平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编写《太平猴魁》对于品味太平猴魁的描写。那是大跃进年代,物质极为贫乏,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对于茶的追求几乎为零。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尚能够品出猴魁如此美好的滋味,足见猴魁非同一般。

品为三口,三品方知其滋味,太平猴魁的风雅之韵难舍难忘。百余年来,追随猴魁者趋之若鹜。究其缘由,几乎异口同声一句话:猴魁具有独特的猴韵。韵者,味也。猴韵是高档猴魁一大特色。

所谓猴韵,天福茶学院黄继珍教授和黄山著名茶叶专家李杰生先生作了如此生动形象、准确具体的解释和定义:太平猴魁,是在猴坑产地四大生产要素的特定条件下,经传统工艺制作后形成的醇厚鲜爽、舌觉甘润、齿颊留香、回味幽长的特殊感觉。猴魁好象成熟的山村茶姑,红线绿衣披身,婷婷玉立,纯朴丰满,脉脉含情,风情万种,让人驻足,令人忘返。由此看来,藏芽、叶浓、苍绿、挺直、香高、成熟、脉红、含情,应该是“猴韵”的主要内涵。

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茶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刘秋萍女士,于2004年4月前往猴坑登茶山、访茶农、品猴魁。她坦诚地说:太平猴魁终日与白云为伴,与清泉为友,与幽兰为邻,甘甜而使人回味,清香而使人致远,唇齿留香,喉底回甘,口中无茶,回味无穷,这在中国甚至世界绿茶中极为罕见。品猴魁如同听琴一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简直妙不可言,将它称为“猴韵”是恰如其分的。

翌年,在上海举办的黄山茶展会上,秋萍女士接受电视台采访再谈“猴韵”时更有切身感受,她微笑地说道:练剑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而心中有剑,品茶的最高境界是口中无茶而心中有茶,当你把猴魁喝下去,这时嘴里已经没有茶了,但在喉部和嘴里仍然感觉到猴魁的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久久回荡,这就是猴魁有别于其它绿茶的魅力所在,也是我所称之独具的猴韵。

中国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大为先生在《癸末观茶》中称:猴魁风韵,像君子、像隐士、含而不露,幽从心底出,纵使有天大的火气,有猴魁风韵在此,你还喷得出火来吗?对于猴魁“猴韵”的注释如此惟妙惟肖,堪称独家。

本地茶学专家李继平,从事茶叶加工、审评、拼配工作十几年,是个地地道道的“猴魁通” ,他认为猴魁的“猴韵”可从清正、鲜活、回甘、幽长四个方面体验。清正:茶汤清、香味正、清正无杂;茶香以兰香、清香者为优。鲜活:茶汤入口,鲜活爽口,润喉、无苦涩难咽之感;仿佛品过新鲜水果的感觉。

回甘:口含并轻吮茶汤,略感微苦,但茶味醇正浓厚、味中有香;咽入喉内回味甘爽甜和,回甜的感觉明显且快速,此时虽口中无汤,但口腔香感明显,舌尖及舌两侧有较强的鲜爽醇厚感和发甜感觉。幽长:饮茶后口舌喉部位的余味、余香、回甘和味厚感幽长,可谓齿颊留香,且香中带甜,沁人心脾,舒适感长。这四个方面兼具者,再加上饮茶者舒畅、愉快的精神感受,可谓此茶具有“猴韵”特色。

黄山区政协经济委主任李和平曾在人民政协报刊发散文《猴韵》道出了独到的感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猴韵的真谛只可意会,实难解读。猴韵融贯于猴魁茶的生长习性和栽培、制作、鉴品全过程,浸润着丰富瑰丽的地域特色文化。茶学有个说法:起承转合的茶艺展现章法和礼仪, “和、清、怡、真”的茶道则深入到精神的内核。由此推演,猴魁是凭借“猴艺”掀开“红盖头”的,又是从“猴道”的源头汩泪流淌出来的。

“好山好水出好茶” ,以当地山泉水沏之, “猴韵”才会嫣然露脸,发出心有灵犀的咏叹,给人以纯美的震撼和如闻仙乐般的享受。不难揣摩:晨曦中,那深山密林,那亿万年的滴水岩崖,那青苔、幽兰,那扑闪着狐狸眼睛一般舒展着硕大叶片的野茶树,一个人置身其中,嗅到的那股气息,大概就是“猴韵”吧!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太平猴魁百科
太平猴魁商城
tphkt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17010392号-1